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?
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,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。
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、心理都不成熟,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,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。
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,有助于未成年人维护自己在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,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,进行自我保护,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。
怎样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
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,包括刑法、民法通则、婚姻法、教育法、义务教育法、残疾人权益保障法、未成年人保护法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。其中,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和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,能有效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我国专门制定了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和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,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,有效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。
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社会保护、司法保护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。
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,基本内容:
尊重未成年子女的受教育权利,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;
以健康的思想、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,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;
不得虐待、遗弃未成年子女;
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。
基本内容:
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;
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,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;
保护未成年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。
社会保护,要求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。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、身体健康保护、劳动保护、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。基本内容:
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;
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;
营业性网吧、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,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;
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、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、暴力、凶杀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、报刊、音像制品等。
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、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,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。基本内容:
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,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要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
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,我们既不能忍气吞声,因为这样会助长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;也不能非法报复,因为这样会导致新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;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。
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:诉讼途径、非诉讼途径、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。
明辨是非
明善恶、辨是非,是做人的基本品质。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,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善恶,做出正确的选择,不跟随作恶。